今年,各大辦公商圈的白領們多了一種全新的購買體驗,不用去樓下便利店也不用等快遞,而是隨買隨拿的一種快捷簡單的購買方式,就是今年大火的無人貨架。它出現在各大辦公區域內,也許離你只有幾米的距離,火爆形勢堪比去年的共享單車。其背后的創始人也大有來頭,都是各大知名電商的高管出資創業,行業大佬們都看中的這種“新零售”模式必然有它的優勢。
投入低 門檻低 相比無人便利店的高成本,無人貨架具有更低的成本優勢,鋪設一個無人貨架僅需千元左右,運營成本也比無人便利店低不少,只需鋪設、上貨、補貨,而各大企業為了方便員工購買也對無人貨架的加入非常歡迎。
競爭壓力小 鋪設在辦公區域這種相對封閉的場景內,相比商城、超市等公共場所競爭壓力都要小很多,辦公區域作為之前尚未涉足的場景具有明顯的優勢,競爭壓力也就低很多。
流量空間大 眾所周知各種零售商鋪都愿意設在小區、學校、辦公商圈等人口密集的地方,但也僅限于占領外圍的市場,而無人貨架則進入到商圈的內部區域,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大批線上流量,相信無人貨架今后不會局限于辦公區域,進入到小區、學校也是指日可待。那么,它就沒有劣勢嗎?不然,面對無人貨架的絕對優勢,隨之出現的各種不足和劣勢也讓眾多無人貨架運營人傷透腦筋。
“白吃白拿”大有人在 無人貨架主打的就是“先拿貨,后付款”,純靠自覺,一部分人的僥幸心理就開始作祟了。雖說大多鋪設在辦公商圈這種相對高級的場景,但白領的素質也參差不齊,“白吃白拿”還是大有人在的。投入少的情況下虧損還是可以接受,一旦大規模的投入虧損率就可想可知了。
運營管理困難 場地空間有限限制了無人貨架SUK的數量,靈活性也相對較差。一個補貨員同時管理多個無人貨架,貨架也很傳統,很難對售出、上貨、補貨商品進行統計,這種弊端相信行業內高層們在鋪設前就已經想到了。這也是他們急待解決的問題。
發展空間局限性 無人貨架的萌芽階段看似前景無限,但想要做到獨樹一幟很困難,之前的團購、外賣、共享單車就是最好的例子,無人貨架也很難擺脫“千店一面”的囧境,一旦有競爭巨頭加入進來就是比誰燒錢多了。